【工作体会】在实践中历练自己(黄浦 姚浏滢)... 2022年7月14日 2021年7月,我来到了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黄浦工作站,成为了一名禁毒社工。一年时间过去了,随着时间的流逝,我也积累了许多工作经验,每天都忙忙碌碌,但却十分的有意义。今天,我接触到了新的工作模块--签约,即签订社区戒毒协议。虽然有点紧张,但我还是顺利地完成了这个工作任务。 【专业交流】 心理防卫的重建(宝山月浦 钟意)... 2022年6月30日 “危险来了”,这句话似乎植根于人们的基因中。古代的时候,人类生存力低下,对抗猛兽、自然灾害、甚至小小蚊虫就会要人命。诸多的不确定因素,让人对于未知充满了恐惧和防御之心。就算现代城市已经将人们保护地非常好了,人们依然会将安全处境中地某些信号理解成“威胁”。 2022年3月底开始,上海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的“灾难”,疫情疯狂蔓延至浦东和浦西,很快小区就封闭了,从此拒绝了一切外出活动。我们很难想象,短短两个月,竟连出门都成了奢侈。每个人起早抢菜和物资的缺乏,让人们的情绪感知系统处于高度绷直的状态,人们变得更加焦虑,从而感到生活中处处使威胁。 两个月的全城抗疫,我们终于踏出了家门,来到了久违的公园、单位、街道。但是目前的心理已经有了变化,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危险的情境特别容易被敏感的神经捕捉到,敏感和多疑会让许多事情产生许多负面影响。复工后我有许多服务对象依然存在敏感、焦虑的心态下,一直用电话、微信联系社工表示周围居住的环境楼道都可能复阳怎么办?如果被封物资依然缺乏怎么办?家中是否应该多屯物资等等?每一个问题显示着服务对象内心的忐忑。 这种心理叫做“重大危机事件后的心理反应”,我们的心理已经经历了冲击期、防御期,正在适应解决期、成长期。作为禁毒社工,我们能用同理心感受服务对象产生的生理表现、情绪表现、行为表现。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。如何让服务对象的心态逐步趋于平稳呢? 我认为有重要的三点中心可以通过平时访谈服务融入其中: 第一:让服务对象内心有安全感。可以让对象通过与家人支持性的交流、与亲密朋友的放松性的沟通。和对象电话访谈时也可以用一些具有安全感的语言结构,比如:①“ 我知道你很害怕,我想很多人可能都和你一样。”② “你的情况不太好,但我想你不是孤独的,和你在一起。”这样就把你的关心传递给了他。③ “别XX(害怕、焦虑),我和你在一起。需要我给你提供什么帮助呢?” 第二:需要服务对象建立一个稳定的信息获得渠道。疫情期间许多对象都通过抖音、微信进行对社会新闻地了解。这其中也参杂了许多谣言和谎话,但会不断冲击对象心理防卫墙。社工应该提醒对象了解权威部门发布的消息,了解自己所在单位单位的重要信息。不确定的信息忽略不看,不传谣不信谣。外界的干扰少了,自己的心就安稳了。 第三:需要对象依然保持着生活的规律化,有序做事,就能让我们的生活秩序恢复一些,帮助我们稳定外部环境。作息稳定,有助于稳定情绪,这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条件。简单的有氧锻炼、调整呼吸的冥想运动,优美恬静的舒缓音乐也会让压力释放。 我们每个上海人面对自己的城市面临的重大危机时,全城上下团结一心,无论个人还是机关团体,都在积极抗击疫情作出贡献。我们已经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时期,相信在不久的以后,上海会获得更强有力的发展,上海人民也会获得心理能力的提升! 宝山工作站 钟意 供稿 【学习体会】《禁毒条例》新决定 正向引领青少年... 2022年6月26日 社工学习《关于修订上海市禁毒条例的决定》,明确了代言广告杜绝吸毒者,从而引领了明星偶像要给青少年树立正能量的榜样……